成果名称:竹林固碳减排综合经营技术
主要技术指标
1. 通过毛(mao)竹(zhu)林(lin)养分调控和竹林结构优化,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新竹立竹数量8.78%,使新竹平均胸径增加15.2%,从而提高新竹碳储量1.54t C/hm2,折算成年CO2固定量,每年增加植被固碳量2.82t CO2/hm2。
2. 采用毛(mao)竹(zhu)林(lin)土壤稳碳减排技术,可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27.6%,年均减少土壤温室气体(CO2、N2O)排放 1.75 t CO2 /hm2。
3. 采用毛(mao)竹(zhu)林(lin)养分调控和结构优化技术后,有利培育大径竹材,使竹材加工适宜采用竹展开技术,竹材转移至竹产品的碳转移率由37.0%提高至62.6%,提高了25.6%,按年均采伐竹材2.16 t C/hm2测算,每年可以增加竹产品碳转移量(减少竹加工废弃物碳排放)2.02tCO2/hm2。
技术鉴定情况
该技术于2012年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,同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。
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
典型用户:浙江省杭州市林水局、浙江省湖州市林业局等。
典型案例 1:杭州市“毛(mao)竹(zhu)林(lin)增汇减排的土壤养分和空间结构调控技术”示范项目
建设规模:2007 至 2011 年共推广 54300 亩。建设条件:普通经营的低产低效毛(mao)竹(zhu)林(lin)。主要建设内容:实施养分调控和结构优化,提高竹林植被固碳效果;同时实施低碳生态经营和土壤稳碳控排措施,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。主要投资为有机肥料、配比化肥和人工投入。项目总投资 1100 万元,建设期为 48 个月。年减排量约 23855 tCO2,碳减排成本为 80~130 元/ tCO2。年经济效益 400 万元,投资回收期约3 年。
典型案例 2:湖州市“毛(mao)竹(zhu)林(lin)增汇减排的土壤养分和空间结构调控技术”示范项目
建设规模:2007 至 2011 年共推广毛(mao)竹(zhu)林(lin)增汇减排经营技术 36400亩。建设条件:普通经营的低产低效毛(mao)竹(zhu)林(lin)。主要建设内容:在低产低效竹林中实施养分调控和结构优化,提高竹林植被固碳效果,同时实施低碳生态经营和土壤稳碳控排措施,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。主要投入为有机肥料和生态经营人工投入增加。项目总投资 800 万元,建设期为 48 个月。年减排量约 15990tCO2,碳减排成本为 80~130 元/ tCO2。年经济效益 260 万元,投资回收期约 3 年。
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
该技术普适性强,适合在我国竹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,具有显著的固碳效益和综合生态效益。预计未来 5 年,预期推广面积比例达 10%(即 500 万亩毛(mao)竹(zhu)林(lin)),总投资约 12 亿元,可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约为 220 万 tCO2。